公告:查询单位工作人员请点击 人员查询,输入姓名, 证件编号, 即可查到。

首页 / 栏目资讯 / 科技教育

滩区落金凤 科研助三农

所属分类:科技教育 发布时间:2022-09-05

滩区落金凤,科研助三农

河南讯(杨贵良 巴明星 谢斌)报道  2022年9月2日,濮阳市范县水利局召开了低碱度适应型虾移殖驯化与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现场验收会,范县副县长郭献忠参会并讲话,为课题组和验收组专家介绍了范县的发展优势,并对该项目落户范县表示欢迎。与会领导还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李健、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院长孔祥会、濮阳市接待办公室副主任崔亚杰、濮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杜忠臣、范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丙臣、范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孙道军、范县工信科技局局长王骁、范县水利局局长张兴来、范县张庄镇党委书记夏云强等。

IMG_202209248_092659968.jpeg

(范县副县长郭献忠在会上发表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18日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曾经指出:“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范县水系发达,具有“三横六纵”的水网格局,黄河、金堤河和范水构成东西向“三横”,杨楼河、丹水、大屯河、廖桥河、张大庙河、高码头河组成南北向“六纵”,县域河流水系长1253公里,水网密度达2.08公里/平方公里,坑塘洼地星罗棋布,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IMG_202209248_092704313.jpeg

(专家组成员现场验收)

低盐碱适应型虾移殖驯化与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之一,针对沿黄地区总体上水产业欠发达,水产养殖结构比较单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耐盐碱甲壳类种质资源挖掘不足,渔业发展质量亟需提升的问题,成功培育出了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新品种脊尾白虾。

该项目由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主任副教授梁俊平牵头,已经成功突破脊尾白虾低盐碱繁育技术,并在范县顺鑫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房爱银的协助下,在范县成功建立试点,已培育出一批能够适应范县环境的新品种脊尾白虾,填补了沿黄盐碱地生态适应型虾类品种不足。

顺鑫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范县张庄镇前房村,前房村是脱贫攻坚战期间濮阳市接待办公室对点帮扶的贫困村,距离黄河仅两公里左右,属于典型的黄河滩区,资源匮乏,地处偏僻,贫穷和水患给当地居民生产发展带来极大的困难,2014年,濮阳市接待办公室领导班子委派赵俊伟担任驻前房村第一书记,为前房村的蜕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濮阳市接待办贡献了帮扶单位应有的力量,见证了前房村从落后的土房瓦屋,搬进干净整齐的社区新房,帮助前房村修建生产道路,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完善农业灌溉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帮扶;帮助村民申请教育补贴,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加大物资、资金等扶助协调力度等社会救助帮扶,同时鼓励村民带头创业,并为前房村先后争取国家扶贫资金200余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先后发展了流水养鱼项目,肉鹅养殖项目,有机秋月梨及小麦种植项目,并按照生物的自然习性,将原来的废旧坑塘发展为循环农业。

本次低盐碱适应型虾移殖驯化与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的成功,成为前房村的振兴之路上又一个崭新的亮点。

IMG_202209248_092708581.jpeg

(专家组成员现场验收)

脊尾白虾对盐度的适应性较广,可在35-2 范围内的水体中正常生长,逐级淡化后可在淡水中存活, 其生长速度基本与海水一致。在沿海地区脊尾白虾养殖模式主要是虾蟹混养和虾蟹贝类多层次营养养殖模式,脊尾白虾亩产300斤左右,收益可达到1万元。

以江苏海洋大学教授副院长高焕为首,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冯建新、宁波大学副教授王欢、濮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水产师副站长吴丽华和范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站长许超组成了专家验收组,现场来到位于范县张庄镇前房村的试点虾塘,为该项目进行成果验收。

IMG_202209248_092711431.jpeg

经专家验收组验收确认,该项目成果已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解决低盐碱驯化技术,构建高效绿色养殖模式,促进沿黄渔业高质量发展和沿黄地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有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