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07-21
07-21
07-19
07-18
07-18
07-17
07-17
07-16
07-15
今天,“乡土融媒”要向大家推荐湖北黄冈团风县作家王子文深情撰写的一篇散文《兴衰华严寺》。这篇散文有叙有议,情景交融,有厚重的历史感,还有作家的家国情怀以及
兴衰华严寺
王子文
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但店与贾庙两乡交界的山脉里,有一个主峰叫铁石岩,铁石岩旁边的最高处,当地人们俗称和尚
华严经是佛修成道后讲的第一部大乘经典,说明了从凡夫修成佛的法门;“华严经”是华严宗的依据经典,为世界佛教徒最圆满究竟的学说,向称“经中之王”,有不读华严,不知佛之富贵的重要地位,《华严经名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说明了华严寺世界的净土境象!八宗之首华严宗,华严宗思想源于印度佛陀时代,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唐朝杜顺大师在华严寺依据《华严经》开创了华严宗;华严宗又因该宗的实际创始人法藏大师被武则天
华严宗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比卢遮那佛为佛的法身佛,寓意清净圆满,文殊菩萨为智慧的象征,普贤菩萨为修行的代表,华严祖庭是世界公认的佛教道场,最早建于汉代,兴于隋代,盛于唐代,自宋代取名为华严寺。华严宗思想经由华严寺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地,华严经在完成佛教中国化进程,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佛教地位。
华严寺,在我最早听到这个寺名,是在尚未成年时,我父亲常常说起,最爱说起的时候是每逢天大旱时,父亲在农忙季节,稻田干涸、秧苗打萎了,他就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们小时候一遇天旱,他的父亲我的爷爷就带着大人们到华严寺祈菩萨求雨,每次都很灵验,乡亲们在寺庙里跪求菩萨的时候,法师们微闭双目口中念经,善男信女们烧着高香,焚化黄纸,待跪到半个时辰之后,只见菩萨额头上直冒黄豆大的汗珠,外面男人们抬着菩萨突降倾盆大雨,衣裳湿透了才又抬着菩萨返回寺庙中,虔诚谨慎地安放好菩萨归位,此次祈雨即告大成。田畈的庄稼得到了久旱后的甘霖,丰收有望了。每次华严寺的菩萨求雨百求百验,就这样方圆几十公里的百姓都将华严寺当作灵菩萨虔诚
华严寺南边的半山腰处的峭壁上雄立着一座孤石,孤石基座有七八个平方,宛如一尊浮雕的分着层次的基底,上部有丈八高的酷似人身石像,相传这一带在几百年前有人居住,故曰此山“人石湾”。后来人石吃人,有来往此山劳作的人们,路过的妇孺,吃人石就张开巨大的血盆石口吞食人类,这一带的人丁遂渐萎谢,幸存的乡民也陆续迁徙他乡,有些虔诚的信众去华严寺祈求菩萨保护佑护平安。这事不知是否为庙里菩萨告知了天庭的菩萨得知,派天神在南天门巡察王家山,发现果真在人石湾一带有座吃人石在作恶人间。
有一天午夜王家山下,人石湾里大雨磅
当华严寺的历史扉页翻到20世纪的三十年代,正是国共两党激烈斗争时,大革命失败后,蒋 介
听我母亲常常讲,石川的衣服放在我外公的衣服下面晾晒,半夜回到铜锣岭,我外公问谁敲门,石川答:“和尚”,对好了暗号,才给他开门。有一次,石川自外面地下工作回屋不久,忽然枪声大作,整个铜锣岭大塆被敌人包围了,这时,只见我外公神色凝重而且果断地将石川送出了后门,撤往后山沟,石川将手枪子弹上膛,一溜烟地自后山沟撤到了泉华山安全据点堡垒户。后来证明是有个叛徒告密,国民党是特地来捉拿石川的,当时我的叔伯外公是这一带的保甲长,他大胆心细,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为共产党办事,所以解放后政府没有对他有任何打击!
石川也曾念念不忘他这个救命的朋友,我母亲在80年代去到石川家里,被他一家人奉为上宾招待,当时石川担任湖北省副省长职务,华严寺也是石川等革命者经常藏身的地方,在历史的沧桑中王家山华严寺一圈有句妇孺皆知的歌谣“围着黄泥垴一转,杀了七十二个半”其中半个是一个孕妇,因为告密被共产党便衣工作队除掉了。
因此这一带山脉浸染了神色、佛色、红色,是一块厚重的文化宝地。这一带的人民也被历史的峥嵘岁月沉积
据老人言传贾庙杨泗坳、王家街、月西湾、官田畈、下石冲、但店贺坳、汪家冲、胡家冲,方圆十几公里的民众初一、十五起个大早洗手净身赶来华严寺上香,每年的腊月三十,一些远近的善男信女吃过团年饭后赶往寺庙守岁,祈福。心里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百病消灾、儿孙满堂、六畜兴旺、族邻和谐。
据传当年庙里有一个碾谷的石磙被附近的一个村民偷偷地赶下了山,不到两天,那个村民就一病不起,家里人接郎中抓了几副中药也不见好转,赶到牛车河东部塆“抹米”(一种巫婆请神的法事),巫婆一阵请神附体的折腾过后,口中念念有词的说,那个村民偷拿了华严寺的东西得罪了菩萨,让他赶早物归庙主,当天深夜那家农户出钱请了几个大力士将石磙绑上八根竹杠,八人大轿式一声不吭地抬上了华严寺原地安放,还焚化了纸钱,烧了几柱高香,待一行人返回家中,半夜时重病的村民如抽丝样地好了!
这样的事例多了后,华严寺的灵气,名气也就慢慢地传开了……
华严寺,据老人代代相传说是始建于宋朝,兴于明朝,
过去王家山与下石冲两山接壤处的山头山脚皆是香火兴盛,人丁繁旺,这一带的人们
历史上在王家山自然塆办过私塾学堂,至今尚留“学堂塆”名,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已经过毛 泽 东时代大办农田、开垦成耕地的学堂
就在我上小学时上书法课,回到家中练毛笔作业时,父亲常在一旁念叨:“意在笔先,意随笔到”,经常听到他念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至今我对这两句第一次从父亲那里学到的话语
华严寺为啥总在历史的夹缝中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呢?我想大概有三种因由:一是华严寺的华严经,佛教地位赋予了精神的永恒内涵,也就附着在华严寺的历史烟云中不易散去;二是华严寺周边方圆十几公里的山民们代代相传着庙堂的菩萨灵验,有求必应。有一种流淌在乡邻血脉中的虔诚与执着,他们坚信华严寺就是护佑他们消灾灭病、逢凶化吉的菩萨圣地,佛陀净地;三是华严寺的山势山形的确让人身临此山,有一种天然佳境、曲径通幽、三面陡峭,一面稍缓的地形特征。在古代战争频仍的年月,这不失为一处难得的清净之地,避难之所。
难怪乎,三年前归元禅寺的一位大德高僧宽文师父一来到华严寺,立马被此山地势,绵绵山峦,面向峡谷,背倚高峰,库区的雾幕所吸引,前山后山,左山右山的幽境所倾心,表示要重修华严寺,立志在此潜心修行,重振道场,弘扬佛法。投入了十几万修路经费,只可惜正欲重建之时,一个村民听信小人挑唆,说是和尚修路导致了他的土坯房倒塌,找和尚扯皮讹诈钱财,经几次调解无果,师父颇感无缘此山,放弃了华严寺的重修开光的计划。这无疑是这一带特别是潜心佛道的山民失去一个向善修德的好场所,教化众生的一个好佛堂,更何况现在的祠堂庙堂正向聚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堂转化,两堂必将是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讲堂,弘扬经典文化的课堂,传授家风家教的学堂,是群众集中活动的礼堂!
远眺着王家山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目睹华严寺的兴废更迭,心中涌起无限遐思与伤感,兴许不久的将来,或许一定会再现有缘人,重振佛家之地,让兴衰的华严寺再度兴盛!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