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查询单位工作人员请点击 人员查询,输入姓名, 证件编号, 即可查到。

首页 / 栏目资讯 / 书画天地

身心澄怀书斋 书法出圈爆款

所属分类:书画天地 发布时间:2024-04-23

郑州讯(李全胜 尹中刚)报道当代书坛,熙熙攘攘,名家争鸣,其中不排除有真正的高手,但是“高手在民间”也一定不是一句空话,只是“民间高手”没有这主席、那会长的名头,也没有很好的机会走进大众视野,但凡有一次推广的路径,其人、其艺就可以瞬间出圈、爆款,擦出火花,引起轰动。周首林就是一位民间潜龙,他偏居一隅,隐匿民间,他的书法却不胫而走,口碑相传。

       20243221974868.png

前几天,笔者借助工作之便,挑选了几幅周首林的书法图片,配上几句简短介绍,在新媒体上发表出来,没想到迅速引起热议,好评如潮,热火朝天,还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作为一位专业评论工作者,看到大众的热评,也不由自主地摩拳擦掌,总有想写点什么的欲望,明知难尽其味,却也欲论春秋。

当过兵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让人刮目相看,当过兵,又写一手好字就更让人私心仰慕了。周首林就是一位在部队中历练出来的书法高手,工作之余,书法就是他最快乐的生活方式。

             2024322198174.png

         《韭花帖》杨凝式《兰亭序》王羲之

周首林, 1954年生,河南省淅川县人。精楷书、能篆隶,尤攻行草。虽然周首林只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却在书法学术圈里崭露头角,其作品先后多次参加全国类展览,屡屡获奖,也被收藏家视为“实力派”“潜力股”。毫无疑问,所有获奖都是对周首林追逐书法纯粹性的最好肯定,而收藏周首林的作品则是对他书法艺术最真诚的嘉奖。

也许血脉中天生流淌着艺术基因,也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周首林自幼就喜欢传统文化、喜欢书法,临碑摹帖,勤学不怠。早年,周首林以楷书筑基,初学欧阳询、柳公权等名家,待功力稍成,取法“二王”一脉,广收博约,兼收并蓄。后来,在郑板桥的书法中,用功很勤、用情很浓。现在,他依然在传统碑帖中,经心著目,在我写我法、我写我意中,笔耕不辍。

“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纵观周首林的书法,可以发现,他有着深厚的书写功力,显然,这不是一朝之功,而是百炼成钢的锻造过程。几十年以来,周首林在传统碑帖之中,下过很大工夫,从早期“一笔一画极其逼真地临摹楷书”到“涉猎诸家”再到“因地制宜地追逐自己特点”,周首林以楷书为根,上溯魏碑、篆隶,下逮行草,旁参时人,深悟书理书论,离披点画之妙。一次次握手古人、一次次神会经典,从楷书到行书再到魏碑、篆隶,又从魏碑、篆隶回到行草、楷书,周首林来回穿梭,反复揣摩。游走于历代碑帖之中,他“以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哪些书法家有什么悠长,哪些碑帖有什么特点,他可以“闭幕如在眼前,放笔可在手底”,由此打下了坚实的书写基础,也形成了境由心生的书写功力。后来,周首林通过对历代诸家的研究、揣摩、观察,捕捉游离的艺术胎息,把熟烂于心的名家特点与自己的书写性情结合起来,从而筑高自己的书写基础,同时,他又以思辨的态度审视名家碑帖,从中筛选出为我所用的笔法、笔意。期间,他一边意会传统,神游经典,一边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在不惑之年,他能写古法,出我意,能写我意,守古法,在渐变、渐进、渐悟之中,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20243239195465.jpg

                《圣教序》节录 王義之

在周首林的书法中,行草书一定是他的拿手好戏,也最引人瞩目。

从周首林的行草书中,可以看到楷书的严谨、魏碑的雄浑、篆隶的朴貌,更多的则是“二王”一脉的笔意,如王羲之的风骨、赵孟頫的遒媚、文徵明的劲韧等名家特点。也许周首林对郑板桥情有独钟,又因学的时间很长、下的功夫很深,在周首林的笔意中,郑板桥的味道很浓、很凸显,如字体的大小、肥瘦,用笔的方圆、长短,布局的疏密、错落,处处给人一种灵动的视觉感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郑板桥“乱石铺街”的审美效果,但是又不尽然,而是立己本性,积学郑燮,又融合了传统名家为己之法、为己之意,所形成的书写特点,很有高级、很有视觉张力。

周首林的行草书,观之,爽爽朗朗,如秋水视底,清清新新,如春风含馨,品之,字里透着秀研之貌,字外洋溢着飘逸之风。

若细究其理,从周首林的笔法、墨法中,可以看到,他行笔如云,施墨如泉,笔法很活,墨气很足。他的线条遒劲隽美,含蓄多变,形态纵逸跌宕,笔势飘逸连韵,说其如印印泥、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折钗股……,却不能道其妙,说其似长风出谷、似霓虹饮涧、似瀑布飞流……,也不能言其真,唯有品读方解其味、唯有意会方领其神。看其笔法,质地干净,舒畅流美,刚与柔、动与静、方与圆、欹与正,对立却保持着和谐,潇洒却彰显着真功,险峻而严守着法度,共性又凸显着个性,却无浮躁荒率之气,更无剑拔弩张之感。再看周首林的章法,点、线、面,快与慢、收与放、开与合、疏与密,相交相合,互生其妙,浑然天成,灵秀处,姿态朗逸,典雅处,婉润劲健,隽永秀逸。字里行间彰显着书法之法、书法之艺。显然,这是熔铸百家的结果,而非只学郑板桥所能达到的境界,这更是积学厚养的修为在不经意之间的流露。

            20243221982596.png

       《乐兄帖》米芾

“结体之功在学力,用笔之妙在于性灵”。在周首林的作品中,当起笔、收笔、行笔因情感变化而变化时,笔端风华则伴随着笔性、笔意而融于心性,呈现出一些微妙的特征,那特征又因极尽法度,而显得很自由。或许是有心,或许是无意,也或许久浸传统养成的审美习惯,周首林总是遵循着“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法则,因地制宜地强化笔力、加重顿挫感,从而使字体的姿态富有力量、富有视觉张力,可是,并没有因为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不协调、不自然,而是笔法更丰富了,笔意也更加从容了,并且笔法交融着笔意充盈着“字如飞动、章法如画”的美感,堪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彰显出别具一格的书写样式,也彰显着融会贯通的书法才情。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书法不仅体现出书法家的功力,也承载着书法家的品格、修养,还承载着书法家的胸怀、心境,一笔一画、一字一形,无不窥其内蕴、无不显其学识。在深厚功力、文蕴修为的加持下,周首林的书法不管是远观,还是细品,哪怕无意之间扫上一眼,都由观入心,情感飞动,那仿佛是一个磁场,吸引着观者的注意力,或含蓄或醇厚或隽永或磅礴,温润观者的内心,启迪观者的心智,让人难忘。

行文至此,笔者不由感慨,在才华与平庸此起彼伏的网络时代,哗众取宠的书法家多苟且于浮躁,而执着于纯粹的书法家则行稳致远。几十年以来,周首林以真功为本,扎实修书,认真写字,从不被浮云遮眼,更不因名利而障目。他在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中神游,在柳公权的《金刚经碑》《玄秘塔碑》中沉醉,在“二王”法帖中心追手摩,在郑燮“六分半书”中澄怀味道……,他融古汇今,也精修入境。与此同时,他醉心古典诗词,妙悟辞章文采,广益博考,厚文养正。当书法艺术与学养修为神遇迹化之时,他以深厚的修为滋养书艺,以书艺外化厚重的文蕴,他的书艺也就更加耐观、耐品,他生命的风采也就更加富有魅力。

    责编:王长安

    审核:李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