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查询单位工作人员请点击 人员查询,输入姓名, 证件编号, 即可查到。

首页 / 栏目资讯 / 书画天地

书法艺术魅力所蕴含的“中国精神”

所属分类:书画天地 发布时间:2021-06-26
                                  ——记中国著名传统书法艺术家徐宝振先生

       河南讯(田聚成 王长安)郑州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一切艺术都是书法的延展。汉字是中国人的符号和记忆,全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书法。宣纸上的横竖撇捺,最能在异国他乡激发中国人的亲切感与乡愁。然而,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美术的冲击和现代教育体制的限制,中国艺术走向了“美术化”,缺少笔墨上的“中国精神”,能够全面领悟传统、发扬传统的人越来越少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该如何继承弘扬传统?使书法这种艺术形式蕴涵着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挥发呢?中国著名传统书法艺术家徐宝振老师,在这方面有着近乎固执的尝试和可爱的做法。

       徐宝振,男,郑州人,1939年12月生,曾用名徐宝珍(现在书法用名),字天琦。自幼对书法就有兴趣,六七岁时在一位老秀才孙老师的教诲下学了二年的书法。后在伯父徐克行(私孰先生:当时乡村知名书法家)的指导下,八九岁时便给乡亲们书写春联。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书写技艺的积累,给乡亲们义写春联的行为持续了数几十年。自一九四六年开始,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课程学习,大学毕业后,便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工作期间,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日俱增,近乎痴狂。一有闲暇不是研读书法理论书籍,就是临摹名字名帖。尤其对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情有独钟,自己都不知道临摹有多少遍了,还有颜真卿的多宝塔也是一遍一遍地临,并且怀着敬慕、敬畏、崇拜的心情去临、去研,挖苦心思地究其精髓、探其内涵、得其神韵。大半辈子苦临细摹,不敢有任何出风头、得名利之想象,直到74岁的2013年时才步入书画社会,到老年书画研究会进行活动。2014年被大华书画院聘为院士,此后的岁月里数几十次参加了社会各界举办的各种书法展览、竞赛活动,其作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收藏,并多次获得举办方的奖励。


       在记者和徐宝振老师的交谈中,深深地感受到,徐老师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敬畏、热爱和执着。只要一谈到书法,徐老师的眼睛中就透漏出崇拜是目光、敬慕的眼神。我们请徐老师现场给我们写副墨宝,徐老师满口应允。只见他慢慢地抚平宣纸,徐徐握笔蘸墨,然后目视前方,伫立案前,像思索、像祈祷、像……之后才下笔挥毫,当然徐老师写字时的姿态还是很帅的。作品书写完毕之后,同样徐老师还要重复之前之动作,稍作停顿,才缓缓动手盖章落印。一举一动都充满着虔诚,彰显着敬仰,流露着无限的感情。

       “中国精神”可以说是由文字来诠释的,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主要是以汉字为内容的,它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基因和光辉的历史,并且源远流长,影响颇深。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当之书法莫属,它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底蕴,书法作为我国汉字的艺术源泉,它是世界文化的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她像是成年老酒,历久弥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书法艺术和中国精神相辅相成、完美结合,直接、彻底地体现了民族艺术的个性精神。祝愿徐宝振老师永葆传统书法艺术里的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