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查询单位工作人员请点击 人员查询,输入姓名, 证件编号, 即可查到。

首页 / 栏目资讯 / 土地环保

低碳环保 健康安全 北京冬奥村欢迎各国运动员“回家”

所属分类:土地环保 发布时间:2022-01-10


 中国日报11月5日电(记者 孙晓晨)距离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还有近三个月时间,位于北四环南侧的北京冬奥村日前也进入了最后的筹备阶段。北京冬奥村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由20栋住宅组成。赛时,北京冬奥村居住区将为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住宿、餐饮、医疗等保障服务。北京冬奥村可提供2338个床位,冬残奥会期间约1040个床位。

北京冬奥村将于1月23日预开村,27日正式开村 (图片由北京市重大办提供)

  早在申办冬奥会时,北京申冬奥代表团就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公寓设计充分遵循这三大理念,本着对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为每一位居住者营造温暖的“家”,打造冬奥健康家园。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副处长宋嘉业介绍,北京冬奥村践行绿色办奥理念,引入了健康建筑的全新理念,竭力打造低碳建筑,通过对居住者的身、心和健康作为核心,对居住的安全性,健康性和智慧性提供了一整套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为运动员营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打造冬奥健康家园。将来,北京冬奥村将被打造成新时代引领性的健康的居住社区。此外,北京冬奥村全部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按照我国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进行建造,几乎涵盖了当前所有的节能建筑标准,通过冬奥会推广北京“健康建筑”新理念、新技术,未来将造福于广大市民。

  北京冬奥村工程自2018年9月27日动工以来,建设单位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简称“北投集团”)精心组织,确保进度、质量和安全始终受控;科学优化方案,确保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工程成本综合效益最优;样板引路,确保施工质量,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以创建竣工“长城杯”,争创“鲁班奖”为目标,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北投集团党委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施工生产,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倒排工期,将每一项施工任务都细化到了天,在保证工人健康的前提下,有序分批实现现场作业面全面施工,在重要施工部位确保机械不停、人员轮班,确保项目节点建设目前按期实现。2019年7月28日,北京冬奥村地下结构提前封顶;2019年12月3日北京冬奥村提前28天实现主体钢结构封顶目标;2020年9月12日,北京冬奥村外檐暨样板间同时对外亮相;2021年6月26日,北京冬奥村全面完工,交付北京冬奥组委使用。

  旧厂房变身 成为奥运村“前台”

  作为冬奥村迎接各国代表团的第一站,接待中心由老厂房改造而成。北京冬奥村包括居住区、运行区、广场区三大功能区域。从北京冬奥村北门入内,右手边即是运行区,赛时承担各代表团注册、安检、礼宾、媒体接待的功能。一层宽敞的大厅,就是代表团接待中心,也是运动员和随队教练入驻北京村第一站报到的地方。

  从外形上看,红色的砖墙,银色的钢结构,运行区呈现出传统工业风。为了秉承“节俭办奥”理念,这一片区域由原北京第四清洁车辆厂厂房15栋既有建筑进行翻新、改造而成,在尽可能地保留原老旧厂房既有建筑的基础上,翻新了1.26万平方米的外立墙面。同时,室内进行了装修,并重新铺设了全运营区的水、电、燃气的管线。值得一提的是,每栋建筑之间新建了“暖廊”,全透明玻璃幕墙的设计,能达到采光保暖作用。

  运动员在门口安检完,即在此完成注册、激活,报到完成后入住居住区。运行区还将专门设立行李存放区,为运动员报到提供便利。设置小会议室,方便代表团集体领取证件等。备受关注的媒体接待中心设在一层南侧,届时媒体记者将在这儿采访运动员。

  公寓设计融汇中国特色

冬奥村居住区楼间花园采用四合院布局(摄影:魏晓昊)

  完成注册激活后,运动员即可入住公寓。居住区分东、西两区,由20栋公寓楼组成。从远处看,橘黄、银白两种颜色的公寓楼错落有致排列在一起。其实,公寓楼的设计颇有讲究。因为是冬季赛事,采用了冷暖色的搭配,其中12栋是暖色外立面的,也就是橘黄色。

  公寓楼的设计理念来自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形式,20栋建筑围合成6到7个合院,其中,有2个比较大的院落,其余两三栋楼各自组成小的院落。通过围合和开放的空间变化,形成楼楼有园、户户有景的社区归属感。

  这些院落中不乏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体现出奥运文化和北京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两个大院落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中国传统冰上体育活动图卷《冰嬉图》,加上其他的景观植物,营造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

  北京冬奥会赛时,18栋公寓楼将投入使用,其中东西两区各启用9栋。届时,可提供客房2234间,最大床位可达2338张。冬残奥赛时只启用西区9栋公寓楼,可提供客房1040间。

  电动床铺 智能家居 提供舒适体验

冬奥村居住区公寓内部 (摄影:魏晓昊)

  居住区公寓分为4个户型,135㎡、165㎡、190㎡、220㎡。记者日前探访样板间看到,整个房间干净整洁,天青色床头,白色墙壁、暖色窗帘、浅色复合木地板与深色家具的配合,使公寓内部看起来温馨雅致。

  一间190㎡的样板间公寓共有2间卧室,1间会议室,1间办公室,3个洗手间,1个客厅。公寓楼里分为不同的空间,普通的卧室就是运动员空间,还有团长卧室兼办公室、会议室,有些功能空间存在,满足除生活外各国代表团开会、协商空间功能。

  房间处处体现人性化关怀。每间卧室配有床、床头柜、衣柜、衣架、台灯等。所有按钮和插座都是低位设计。紧急按钮设在床头柜上方显眼之处,如遇突发情况可一键呼叫,信息直达中控室。衣柜采用推压式开关门设计,开关自如,使用便捷。

  为了让运动员在赛时睡眠得到保障,释放比赛的紧张压力,运动员们睡的床采用记忆棉材质,不仅舒适结实,床的形态还能调整。记者注意到,每张床配有一个遥控器,可调成睡姿、坐姿等不同场景,4种模式,在不同使用场景下为人体脊柱提供最佳支撑。有的运动员可能喜欢在床上阅读、看电视,可以把肩颈部调高。有的想充分放松腿脚,就能把床尾升上来,分散身体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为有加长床需求的运动员准备了床尾凳,使得整个床的长度能达到2.2米,甚至2.4米。

  针对冰雪项目运动员衣服、鞋子容易潮湿的特点,公寓内专门设计了方便运动员烘干衣物和鞋子的区域。同时,针对世界各国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信仰不同的运动员,为他们提供不同的餐饮、多信仰中心、健身娱乐等服务。此外,还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公共空间,让运动员在非竞赛时间充分的交流和休闲。

  无障碍设施贴心服务残奥运动员

  北京冬奥村处处体现对残障运动员的关爱。赛时运动员在村内无障碍通行至各功能服务区域,室外园区三个出入口,均为无障碍出入口,园区导览图中注明无障碍游览路线。环形无障碍路径连接到每栋住宅楼,所有道路都不设置台阶,而且地面不采用嵌草砖、小料石等不便于轮椅通行的材料。所有房间均设立了完备的残疾人设施,室内门采用带有把手的平移门,无障碍卫生间地面为防滑地面,设置两侧有安全抓杆的坐便器,洗手盆为高度800mm的台式洗手盆,淋浴间为无障碍淋浴间,设置安全抓杆,和淋浴凳等。此外,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时转换期间,每张床的床脚将进行拆卸,床的高度降低30公分。赛时还开发建设了无障碍智慧服务平台,残奥运动员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村内无障碍路线导航。查看无障碍设施使用状况并进行预约。客房内,还可通过手机APP或智能控制面板实现对灯具、空调、窗帘的控制。

  广场区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和文化体验

广场区将为运动员提供生活服务以及银行邮局等各种设施(摄影:魏晓昊)

  除了运行区、居住区,北京冬奥村还外设广场区。冬奥会期间,各国代表团的旗帜将在这里展示,休战墙签名也将在这儿举行,营造出浓浓的奥林匹克国际大家庭氛围。

  广场的“地下”,还“藏”着28处生活服务空间,涉及餐饮娱乐、商业服务、文化体验等多项内容。这是运动员、随队官员和媒体进行交流互动的主要区域。尤其在疫情防控闭环管理的条件下,广场区将作为运动员娱乐、休闲、购物的重要场所,为他们提供各类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尤其重要。

  走进内部,纵深感十足的长廊和极具设计感的观景梯映入眼帘,柔和的灯光与洁净的地面相映衬,格外敞亮而惬意。赛时,运动员可以在这里享受到“一站式”的生活服务,包括冲印、干洗、花店、书报亭、旅行社、美发美甲、便利店等7种业态。

  下沉式广场还设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等展示区。冬奥会赛时期间,正逢春节和元宵节,北京冬奥村广场区将结合冬奥主题和冰雪元素,举办汉语学习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体验活动。 除此之外,“北京小屋”将主要展示科技冬奥元素和冬奥村的智能人居服务。

  好空气“看得见”

  北京冬奥村按照健康建筑WELL金级认证标准建造,成为当前住宅建筑领域的新标杆。什么是健康建筑?这是近年来国际上最新提出的居住新理念。与北京夏奥会相比,北京冬奥会冬奥村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关注居住者的感受。通过空气、水、营养、光、运动、热舒适、声环境、材料、精神和社区等。十大体系,112项标准,为运动员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和设施。

  拿房间来说,每个房间建立了独立新风系统,采用高效除霾模块和除臭氧模块,新风量在一般国标的基础上提升30%,有效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房间即使在不开窗的情况下也能持续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可以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会呼吸”的居所。

  公寓室外还建立小型气象站,对PM2.5、PM10、温度及相对湿度等参数进行测量。运动员可以通过房间内部的液晶显示器查看室内外空气质量情况,随时随地掌握空气质量等信息,足不出户就能“看见”好空气。另外,公寓采用多级水质净化装置,过滤微生物及余氯,高效去除水中微生物、农残、重金属等,提供干净的生活用水和直饮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冬奥村采用的是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形式。室内采用剪力墙设计,这是一种可以回收的建筑材料,可以满足从赛时到赛后转换的要求,通过对空间进行再次分隔,满足未来的居住空间需求。赛后,运动员公寓将很快转换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人才配租。所有家具也均采用租赁方式,赛后可以配置到相关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能机能人提供精细服务

北京冬奥村下沉广场内部 (摄影:魏晓昊)

  赛时,北京冬奥村将全面覆盖5G信号,为运动员提供更多智能化选择。 居住区公寓还配置了有线电话、有线电视等,运动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尽享冬奥盛会。

  无障碍智慧服务平台也将在赛时投入使用,残奥运动员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村内无障碍路线导航,查看无障碍设施使用状况并进行预约。客房内,还可通过手机APP或智能控制面板实现对灯具、空调、窗帘的控制。

  智能机器人也将在冬奥村投入使用。9台机器人为代表团接待中心、居住区、广场区都有覆盖,能为运动员提供导路线导览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