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查询单位工作人员请点击 人员查询,输入姓名, 证件编号, 即可查到。

首页 / 栏目资讯 / 政策法规

中国安宁疗护本土化政策创新研讨会在京举办

所属分类:政策法规 发布时间:2023-06-15

2023年6月8日,中国安宁疗护本土化政策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二级巡视员齐新杰进行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在致辞中强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历次党的全会文献中第一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战略进行部署。在这一顶层设计中,关注我国老年人口的权益与尊严,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而安宁疗护牵涉到广大老年人群的福祉,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情感安顿,理应被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实施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死议题先天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生命伦理、多样化、个性化的生命观紧密相连。在这个意义上讲,它也超出了老年群体医疗事业的范畴,上升为现代社会应当如何对待生命价值与尊严问题。由于文化传统与治理模式不同,安宁疗护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推行方式也存在差异。今天邀请各位专家在此探讨本土化政策创新问题,意义深远。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全国重点研究型大学,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体现了我校对这一前沿社会问题的前瞻性关注,也是我校校训“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二级巡视员齐新杰在致辞中,指出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安宁疗护的需求越发迫切,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安宁疗护服务发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将安宁疗护服务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二,规范服务发展,在医疗机构的类别中增设了安宁疗护中心,制定《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等。第三,加强能力建设,实施安宁疗护人才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021年和2022年培训2000名安宁疗护骨干医护人员,并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将至少培训5000名安宁疗护骨干医护人员。第四,开展相关研究,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安宁疗护的试点调查,比如研究老年人安宁疗护的进入标准和评估干预流程、安宁疗护政策法规研究等,为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发展做准备。此次会议探讨中国本土化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与政策突破,非常有意义,期待碰撞出思想火花,对相关政策制度的建立完善发挥作用。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景军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受制于一系列来自医疗社会生态的严峻挑战。推诿重症病人的问题、安宁疗护难以延伸至居家临终等问题,都对提高死亡质量提出了挑战。其中,止痛药在农村基层的可及性较差,更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弱势人群的末期生命质量。尊严死之难的主要成因包括死亡的医学化、医疗机构的市场化、重大医事抉择的去主体化等。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析对于理解死亡质量、死亡形式、死亡地点等非常重要。



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主任李志宏认为,安宁疗护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观念制约。发展过程中应做到两个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支付端制度改革相结合,推动中国安宁疗护事业从低水平均衡走向高水平均衡,推动安宁疗护向整合型、普惠型、智慧型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人才队伍、组织体系的支持十分重要,需要各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在主旨发言中,首先对北京市安宁疗护工作进展进行总结。北京市作为我国安宁疗护试点先行城市,在实际工作中围绕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统筹部署,形成体系,扩大供给全面开展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95家医疗机构注册了临终关怀科(安宁疗护科),28家医疗机构设置了安宁疗护床位,开放安宁疗护服务床位650张,服务供给有了大幅提升。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北京市纳入国家安宁疗护第三批试点,全区域推动安宁疗护发展。北京市还通过遴选确定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安宁疗护示范基地、社区安宁疗护示范中心,构建引领示范格局。2022年和2023年,市政府连续两年将“推进医疗机构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纳入民生实事项目,进行财政补贴。目前在政策需求层面,需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安宁疗护服务收费政策,设置统一安宁疗护科诊疗科目,推动安宁疗护服务费用以各种方式与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进行接洽,进一步完善安宁疗护服务相关标准、规范等制度体系,加强财政支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北京安宁疗护具有外部发展环境好、政策支撑力度大、促进发展有担当的特色,接下来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安宁疗护体系。



上海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吴玉苗主任、温州卫健委员会老龄处吴林烽处长分别介绍了两地不同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上海的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普惠制基本性兜底性安宁疗护制度已基本形成,以社区为主体、上下联动的安宁疗护服务机制日趋完善。如今,上海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全市整体纳入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已三年多。温州则已出台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日费用结算办法;率全省之先出台安宁疗护服务“321”财政补助政策,即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明确建设补助30000元/床,住院服务补助2000元/例,居家服务补助1000元/例等。截至2023年5月底,全市已有74家医疗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累计服务1687例。但部分安宁疗护服务项目仍无具体收费标准、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缺乏相应的服务标准等依旧是两地共同面临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安宁疗护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不平衡。



北京市海淀医院院长张福春、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周翾、北京丰台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宏,则作为安宁疗护一线实践者,详细介绍了本机构安宁疗护实施的特点及政策需求。海淀医院安宁疗护实践的特点在于多学科团队提供涵盖患者身体、心理、社会与灵性的整体照顾及其家属的照顾,安宁疗护的实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全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清华长庚医院则通过搭建疼痛科门诊、特需病房、医保病房、日间病房、医联体联动社区医院、院内安宁共照的方式,在该院运营体系中构建安宁疗护的业务“小宇宙”。北京儿童医院周翾主任谈“雏菊之家”作为照护儿童安宁疗护公益机构,在医院体系之外,依托慈善组织开展面向儿童及其家人的关怀。刘宏主任总结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为,充分激活丰台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政府补贴政策,将家庭医生出诊与安宁疗护相结合,建立社区中西医结合特色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打造“门诊—住院—居家—日间病房”全流程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模式等。在政策需求方面,实施单位共同指向目前安宁疗护中人文关怀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无法收取或者只能收取极低的费用,极大限制了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需要从人才和财政两方面支持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发展,避免过度依靠财政补贴。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魏德东教授、老年学孙鹃娟教授、社工专业隋玉杰教授也从各自学科角度积极参与了研讨。最后,会议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刘谦总结,目前安宁疗护试点工作重点在医院体系内进行,既体现了政府对公民死亡质量的关注与承诺,也是中国安宁疗护事业富有特色的起点。另一方面,安宁疗护回应离世尊严问题,必须以强调以人文精神关注临终者的多元需求。这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科学理性的技术范式存在巨大差异。作为新生事物必定面临巨大挑战。本次研讨会中,多次提到的收费机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是目前持续推行安宁疗护的迫切政策需求,需进一步拓展试点单位的政策尝试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期待以政策咨询等方式为推动安宁疗护本土化贡献更多智慧。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