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讯(李全胜 通讯员 欧阳文权 冯健人 陈献锋)报道: 杨家浩气昭青史,后裔丹心耀中华。4月2日,位于河北省大名县大名府路美好家园附近的杨氏宗祠,彩旗猎猎,鼓乐震天,鞭炮齐鸣,人潮涌动,第二十二届中国杨业后裔河北大名府祭祖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
来自河南、山西、甘肃、河北等全国各地的杨家将后裔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当地民众,怀着对先祖的敬仰与追思,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共同寻根祭祖,传承源远流长的杨家将忠勇爱国精神。
杨业本名杨重贵,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主要负责防御辽国,在雁门关等地多次与辽军交战,战功赫赫,被称为“杨无敌”,是杨家将的第一代。
据史料记载,杨业第二十孙杨景文于明朝洪武年间官任都察院都御史,次子缓明于永乐年间中武举任八府案察司时在大名购置田地,建功立业。自此,杨氏后人便在这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此次举行第二十二届中国杨业后裔河北大名府祭祖大典,旨在弘扬杨家将的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杨家将后裔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励人们筑牢忠诚之魂、坚守担当之要、凝聚团结之力、恪守干净之本,在各个领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天上午9时许,威风锣鼓骤然敲响,激昂的锣鼓如阵阵春雷,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烈氛围,祭祖活动在这振奋人心的节奏中拉开帷幕。
大典组委会主任、河北大名府杨氏理事会会长杨旭增,山西代县杨氏理事总会副会长杨继荣,河南登封市颍阳镇杨岭杨业后裔理事会会长杨超凡,河北大名府杨氏理事会副会长杨洪祥先后讲话。
祭祖活动开始,杨旭增神情庄重,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杨氏宗亲代表一道,迈着沉稳的步伐,列队进入杨氏祠堂。他们手持清香,尊敬地向先祖敬香祭拜。袅袅青烟升腾而起,仿佛是后人与先祖跨越时空的对话。随后,他们向先祖致礼,并庄重地进行三献爵仪式,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先祖的无尽追思与崇高敬意。
大典组委会副主任杨国运在宣读祭文时说:“先祖业公,骁勇善战。一门忠勇,保守三边。爱国爱民,无怨无悔……”,每字每句,如黄钟大吕,声声叩击着人们的心弦,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
祭拜结束后,来自河南省登封市杨岭村的杨氏后裔表演了集戏剧、音乐、杂技、造型、绘画于一体的省级非遗项目《杨岭闹阁》和河洛大鼓《八仙贺喜》、花篮舞《挑花篮》,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杨氏舞蹈队表演了《水兵舞》,河北省大名县的少林武术学校则表演了荡气回肠的十八般武艺。精彩的节目,仿佛让现场观众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杨家将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
当天,杨氏后裔、画家杨丰菲向组委会赠送了画作《国色天香牡丹》,河南省知名书法家、篆刻作品曾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的孙宏欣向组委会赠送了墨宝《继业遗风》。
昔日杨门,报国豪情垂典范;此时华夏,勇担使命续荣光。“优良家风既渗透着传统美德,更折射出家国情怀。中国自古就不乏精忠报国的家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说,北宋杨家兴隆三代,将帅满门,人人忠肝义胆,战功卓著。究其缘由,不由得让人感叹‘杨家儿孙,无论将宦,必以精血肝胆报国’之家风的分量。作为杨氏后人,我们要努力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实际行动继承先辈精神,将家祖的荣耀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典组委会主任、河北大名府杨氏理事会会长杨旭增表示。
这次祭祖大典,不仅是杨氏家祖的一次盛会,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与传承,让杨家将忠勇爱国精神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