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10-31
10-30
10-30
10-29
10-28
10-28
10-28
10-27
10-27
实践扎根大地 赋能乡村振兴
本网讯(陈发青 王秋池 董珈如)报道 7月18日至7月22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访古寻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培田村,通过实地走访研学,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开展助力古村保护、驻村资助宣讲、筑梦留守儿童、铸牢文化自信等系列活动,赋能乡村振兴。
扎实调研重视实情 传统古村重焕新生
“福建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耕读传家’的培田古村落就在福建”实践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讲话精神内涵,聚焦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实地走访当地乡贤及青年创客,了解现阶段古村落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针对现存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形成“产业革新+支部领航+乡贤主导”的创新型发展模式。把“打造品牌,引智入村”的发展思路融入当地特色产业中,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革新;依托党建引领,让党的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以支部领航推动乡村振兴;树立典型,立足乡情,选树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范例,营造学习先进乡贤的氛围。在为古村落保护建言献策的同时,实践队加强乡村宣传,依托平台传播优势,搭建网络宣传矩阵,在各个网络平台对古村落进行多角度宣传,为培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助力。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调研古村落发展情况。(张皓森 摄)
资助入户纾困解厄 筑梦育人情满大地
为深入普及国家高校资助政策,实践队精准入户,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详细讲解申请学生资助所需的条件及相关申请流程,用具体案例生动形象的为受访学生答疑解惑。在讲解资助政策的同时,实践队员结合自身经验,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享大学生活,用朋辈辅导的方式扶志强心,鼓励受访学生明确大学目标,助力困难学子敢于追梦。据悉,实践队累计向当地新曹村、培田村发放资助宣传手册100余份,实地走访十几户升学、困难学子家庭。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在资助育人和精准帮扶上下功夫,通过长期帮扶、“结对子心连心”等方式,帮助当地困难学子树立自立自强、助人自助的价值导向。
图为实践队员与同龄人分享大学生学校生活(张皓森 摄)
同心筑梦共育英才 心手相牵助力成长
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育根植在乡村里,实践队联合连城团县委及宣和镇团委,为当地留守儿童举办“一日夏令营”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特殊的生长环境,从科技、两性、礼仪、防火防溺水以及动物保护等方面确定课程主线,设计手工制作、科学探秘、知识科普、团辅游戏等课程内容,让孩子们在课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在游戏中懂得团结协作,弥补留守儿童性格缺陷,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用“青言青语”为留守儿童插上梦想的翅膀,用“青行”培养新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爱国主义接班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守护我们的根与魂
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采访了两位当地“文化老人”,民间手艺人曹阿姨和培田小学的吴校长。
民间手艺人曹阿姨向实践队员展示了高超的竹编技艺,一根普通的竹子,在她的手中便幻化成一盏别具匠心的灯笼,巧手成就卓越,他的匠心注定非凡,实践队员向曹阿姨学习传统纸灯笼制作后表示:“竹编美的动人心魄,我们要传承好这门手艺,不能让它泯灭于历史的洪流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们要传承。
吴校长向实践队员展示了一件代表培田的历史活化石--背带头,由渔网、狼牙、书、米袋、铜钱构成,这五件物品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客家祖先从耕种中总结经验,从渔猎到耕读到市场经济,他们秉承“清白传家,诗书继世”思想,把民族的历史背到肩上,走到哪里,用到哪里。吴校长坚持每年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传承培田“耕读传家”的优秀思想文化,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孩子们走出乡村,走向五湖四海,为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向曹阿姨学习编织纸灯笼。(张皓森 摄)
培田的发展振兴之风,吹过碧瓦朱甍,穿过田间阡陌,拂过最美转角,感悟培田的情怀与文化,用心上好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让新时代的青春答卷写满广袤的祖国大地。